行事曆

2011年10月21日 星期五

10月7日探究教學工作坊理化場記錄

10月7日的聚會以光學部分為主題討論探究教學法可以怎麼設計,對於這天的聚會,我心裡暗自猜測參與的教師可能會像我一樣,對探究教學概念上認同,但並不真的那麼清楚、熟悉操作模式,加上參與的教師彼此並不熟悉,因此我設定將分享分成二部分,
第一部份是『我的探究教學努力歷程』透過呈現我對探究教學認知的轉變及嘗試,盼望藉此獲得共鳴,並瞭解參與教師對探究教學的想法。
簡記如下:
第一階段:想把科展訓練拆解在實驗課程中,也就是化整為零的把看到問題、形成假設、觀察、推論、批判…..等能力分散在各個實驗中
第二階段:轉進一般課程中急於找教學公式:POE、學習內容中挖空給學生建構
第三階段:結合理論更強化執行探究教學動機,其實探究教學早有清楚架構,前人也篳路藍縷,國外更是有許多例子可以參考,一旦決定要做就會發現資源還蠻多的。
第四階段:實際面對教學選擇漸進式,以過往學習單融入探究教學因子,實際作法如第二部分內容。
第二部分:以4-1光的傳播與光速及4-2光的反射與面鏡為例,呈現我融入式探究教學的作法,以原教學法的學習單為基礎,加入較多探究教學的元素(引導閱讀、思考、討論及發表),資料如附件

討論內容簡記:
1. 討論過程中建功的姿津老師分享她個人在課程結束前後帶領孩子以心智圖統整學習及作法
2. 交大的宋老師也提及他利用針孔教學單元,讓學生在課堂中自行製作大型針孔成像器,以讓學生可以觀看戶外的景物為目標,所以前端使用放大鏡先行聚焦,這樣學生就可以在操作中自然觀察到『上下左右倒立』的事實,再引導學生找尋特定景物,讓學生必須左右上下相反的移動鏡筒,更強化這個概念的印象。
姿津老師亦分享她如何利用黑板上的圖解,帶領孩子想像當針孔慢慢變小,通過孔徑的光線變化,並藉此推出成像會上下左右相反。
3. 許多老師針對『為何需要採行探究教學』提出交流,如光武的雪花老師所形容,很多部分令人振奮,但也還有等待更聚焦的內容。

下一次研討方向思考
1.思考教學的過程,我對是否該繼續使用過往設計的『學習單』,一直舉棋不定,因為放不下『該有些學習紀錄讓學生帶回去』的想法,讓我把『學習單』和『講義』混用多年。但會後和劉新、阿簡及怡嘉老師討論後,他們主張有意義的學習紀錄應該是學生自主性的筆記,不然所有必要的學習知識課本上都有啊!終於讓我下定決心願意把『學習單』回歸worksheep,意指協助學生活動進行或記錄的工作單形式。至於協助學生統整學習的部分,腦中閃過姿津老師所提課程結束前的心智圖作法。另外,三位『生物』老師也針對4-1光的傳播與光速及4-2光的反射與面鏡的課程提出他們從探究教學角度設計的想法,我解讀到的重點及思考如下
(1)光的直線進行、反射、折射都屬光的特性,應該要併在一起介紹,至於光速部分連結性較弱。
(2)光的特性國小應有基本認知(附件是我搜尋到康軒國小四年級的課本的內容),不妨讓學生嘗試自己動手操作、證明上述的光特性。
(3)找出核心概念,勇敢切除旁支
這些想法很撼動我,所以我嘗試拋開原有的『講義式學習單』,朝這些方向重新設計『活動學習單』,只是過程中不斷有些取捨上的問題輪番考驗我的教學想法。
2. 光的特性部分,嘗試重新以上述的概念設計,預計會有三個探究活動,設計活動學習單引導活動進行。也希望透過學習單的討論讓老師們更聚焦在教學作法的研討,下次的工作坊研討將會有劉新老師列席指導喔!
(1)光的直線證明:採用光武俊季老師的建議讓學生自己設計方法並發表
(2)找尋反射光:重點會在入射、反射光及法線需在同一平面這個概念的探索
(3)光的折射原則歸納:因考慮光路徑不易被觀察,將採用教學動畫輔助學生清楚觀察,學習重點放在找出原則。(大家有推薦使用的網頁嗎?)
3. 透鏡實驗相關問題研討:上次育賢舒雯老師提出關於實像、虛像孩子的不易理解,如何可以透過實驗操作更強化這部分及學習的重點又該是什麼?
4. 透鏡成像繪圖教學重要嗎?學習重點是什麼?如何帶領?
5. 光學儀器這部分其實是概念應用的教學,但其實應用實例是教不完的,如果教學時間有限,是不是重點該放在如何引導學生將所學概念應用,最後才引例輔證。讓學生嘗試設計嗎?
6. 顏色部分老實說還沒細想,但我想先分享劉新老師的思考模式,她總是先問:核心概念是什麼?學習的重點順序該怎樣安排,這讓我有突破早已熟悉教學模式的切入點。
7. 改變以往講解式的作法切入探究教學活動,時間上勢必有些調整,該如何分配或需要捨棄什麼部分嗎?期盼也就各章節、活動教學時間的分配有更細部的研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